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及对策
更新时间: 点击:9268 所属栏目:经验分享 Update Time: Hits:9268 Belong Column:正确鉴定ABO血型是输血前最重要的一项检测,血型鉴定错误会导致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甚至是死亡。目前血型鉴定最常用的方法是卡式微柱法,此法具有诸多优点,但由于血型抗原抗体反应的复杂性及各种因素的影响,往往会出现正反定型不符,不能鉴定血型的情况。常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:
1.血浆中抗体减弱或缺失:白血病、肿瘤、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等患者抗体减弱,老年人抗体水平生理性下降,婴幼儿尚未产生抗体或抗体效价低,均影响反定型的鉴定。可通过加大患者血浆用量(2倍或4倍)的方法进行鉴定。
2.红细胞抗原减弱:最常见的是白血病、恶性肿瘤等,抗原减弱或消失,干扰正定型,凝集减弱或消失,可加大患者红细胞浓度或进行吸收放散实验以确定抗原 。
3.不规则抗体:这一类抗体存在于患者血清中,可在反定型中与标准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发生凝集(而与A或B抗原无关),导致正反不一致。抗体筛选试验阳性,应用谱细胞可鉴定出不规则抗体种类。
4.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:患者红细胞表面存在致敏自身抗体,DAT(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)阳性,有时正定型会发生非特异性凝集。同时血清中存在的自身抗体也能干扰反定型。可用37℃生理盐水洗涤患者红细胞,一般可排除干扰。
5.冷凝集素:高效价冷凝集素在体外4℃或室温条件下可与自身红细胞发生非特异性凝集反应,可出现正反定型全凝集的现象。用37℃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,去除红细胞表面附着的冷凝集素,可获得可靠地正定型结果。37℃温浴患者标本,可消除血浆中游离的冷凝集素对反定型的影响。
6.亚型:由遗传因素导致,即红细胞A或B抗原弱化,正定型抗A或抗B有时不能检测出抗原而不出现凝集,造成定型困难。进一步鉴定需正定型增加抗-H、抗-A1、抗-AB,反定型增加O细胞、A1细胞、A2细胞,还应进行吸收放散试验、唾液中血型物质检测等。
7.血浆成分异常: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易使红细胞发生缗钱状凝集,在血清中加入1—3滴生理盐水凝集可消失(真凝集不受影响)。某些药物主要为血浆扩容剂如右旋糖酐、聚维酮、羟乙基淀粉等,易使红细胞发生缗钱状凝集。
8.造血干细胞移植:血液病患者进行ABO血型不同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,受者原有血型的红细胞不断衰亡,最终被供者血型的红细胞取代之,患者原有的同种凝集素在移植后逐渐消失,供者的干细胞在受者体内存活时,患者红细胞上的血型变为与供者的血型一致,但血清中并没有产生对应的抗体,会造成正反定型不一致。
疑难血型只是一种血型难以判定的现象,而非一种型别,当遇到难以鉴定的血型时,一定要首先核对各种信息及实验操作无误,然后了解病史:年龄、妊娠史、输血史、临床诊断等,设计针对性的试验。